01
頸腰腳,三保暖
暖頸
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,會導致咳嗽、感冒、嗓子發(fā)炎。戴圍巾可以有效保暖頸部;宜經常模仿“烏龜伸脖”(前后伸縮脖子,再左右轉動)的動作活動頸部。
暖腰
老年人陽氣漸衰,腰肌勞損等癥狀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。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。還可以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眼上以溫暖腰背。
暖腳
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襪子、棉拖鞋以外,空閑時還可以站立踮起腳尖再放下,重復做至額頭微微冒汗。做完運動,再用熱水泡腳,可舒筋活血,溫暖全身。
02 酸甘潤,解干燥
仲秋至深秋,燥邪當令,氣候干燥,人體容易缺失水分。此時節(jié)飲食應以“酸、甘、潤”為主,少食辛溫發(fā)散之品。
秋季適宜多吃雪梨、蜂蜜、銀耳、百合、蓮子、花生、黑芝麻等食品,以養(yǎng)陰、生津、潤燥,緩解人體干燥癥狀。
03 喝足水,防腦梗
每當氣候變冷,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,有腦血栓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間適量飲水,可以稀釋血液,防止栓塞。
深秋不生病,記住八個一
每天多睡一小時
每天多睡1小時,可以解秋乏。因為夜長晝短,應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。
入睡多排一次尿
夜涼勿憋尿,否則易誘發(fā)膀胱炎,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。
著裝多加一個色
穿顏色艷麗的衣服,防止秋悲。紅色能夠讓人產生溫暖感;橙色能讓人產生活力,誘發(fā)食欲;黃色能讓人充滿希望和活力。
睡前多泡一次腳
為防止寒從足生,建議每天睡前熱水泡腳30分鐘,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,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。
早起常搓一穴位
深秋感冒多發(fā),出門前用手掌搓熱大椎穴。大椎屬督脈、總領一身陽氣,搓熱大椎可以提升陽氣,使陽氣固衛(wèi)體表,防止感冒。
中午習慣彈一指
中午彈中指,可以疏通心包經,增強心陽。
方法:雙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彈出去,反復100遍。
養(yǎng)腸胃熬一碗粥
用小米配紅豆、黃豆、黑豆、綠豆、蠶豆熬成五豆粥,能調和五臟,濡養(yǎng)腸胃,提升內在能量。
潤肺多飲一杯茶
菊花多在秋季開放,秋季肺氣當令,常飲菊花茶可以潤肺、補腎氣。
健康生活,這些養(yǎng)生名言要牢記:
衣不過厚,不怕溫高;
衣不過薄,不怕風高。
人體只有在適當溫度內才能保持最好的狀態(tài),居住或工作環(huán)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生病。所以,根據(jù)溫度變化來調整衣被的厚薄,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春捂秋凍,早春和初秋季節(jié)相對涼快,不適當?shù)販p少或添加衣服會導致著涼感冒。
夏天室內外溫差大時,就如同一直處于季節(jié)交替之時,更是要注意衣物的增減。
飽不洗頭,餓不洗澡;
睡前洗腳,勝吃補藥。
剛吃完飯時,血液大量流入胃部,此時洗頭可能造成大腦缺血。如果是中老年人或者患有高血壓、高血脂的人,還容易誘發(fā)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。
餓著洗澡容易低血糖,甚至暈倒;剛吃飽時也不宜洗澡,會影響消化吸收。建議飯后先休息一兩個小時再洗澡。
腳是一扇健康的“窗口”,五臟六腑都在這里有相應的穴位。晚上洗腳,并適當?shù)匕茨δ_心的涌泉穴,直到發(fā)熱、渾身感到舒適,可以養(yǎng)心明目、解除疲勞、促進睡眠。
夏不睡石,秋不睡板;
春不露臍,冬不蒙頭。
起身要慢,勿急勿慌;
睡前開窗,一覺天亮。
夏天和初秋,貪涼睡地板,可能誘發(fā)腰背疼痛、風濕性關節(jié)炎等。
秋天氣候干燥,天氣轉冷,睡硬板床容易造成局部氣血不暢,出現(xiàn)肢體麻痹等。
春天即使天氣轉暖,睡覺的時候也一定要蓋嚴被子,尤其是不要露出肚臍。
冬天天氣冷,許多人喜歡蒙頭睡,但被子里空氣循環(huán)差,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容易積聚,造成缺氧。
如果睡前開窗通風15分鐘左右,增加氧氣含量,讓室內細菌大為減少,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。
坐如鐘穩(wěn),站如松直,
睡如弓形,動如風意。
這對老年人尤為重要。老年人身體各器官功能退化,功能降低,骨骼、肌肉、韌帶變得松弛無力,如果站立和行走時不挺起胸來,胸腔受到擠壓,肺活量就會降低,不僅容易形成駝背和彎腰,而且會因吸入氣體不夠用而心慌氣短。
老年人站立和坐著時,一定要挺起胸來。
關于行動,還有句話值得一提:腳宜常行,步常后行。
這句話說的是,走路要輕快矯健些,以免養(yǎng)成慢騰騰的走路習慣,否則,腿部肌肉得不到很好的鍛煉,肌肉萎縮衰老后,會影響行走。
(來源:廣東中醫(yī)藥)